2020零售人信心指數大調查超過50%的人更悲觀 |
發布日期:2020/2/25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386次 |
2018的風雨飄搖,在2019“不確定成為新常態”的模式下更加像霧像雨又像風。對于悲觀者來說,零售業低迷,零售商承壓前行,而對于樂觀者來說,零售業是永遠有機遇的,但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說到底,零售雖是苦活,但卻是先苦后甜的苦。近日,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對零售人2020年信心指數展開了調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從業者如何看? 2020年零售人信心幾何? 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半數占比56.3%的零售人不看好2020年,認為2020年會比2019年更難;在30.70%占比三成的零售人看來,在擴內需、重民生的情況下,2020年會比2019年過得好,這部分人似乎并不是十分清楚行業未來的走向,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看好新年新氣象,更多的或許是對新年的一種期盼;另外,有13%的零售人明確表示,目前看來,并不明朗,對于2020年的行業發展,無法預測。 在悲觀的情緒中,母嬰零售面臨哪些挑戰? 1、宏觀環境復雜多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中國零售市場發展狀況顯示,過去五年中國零售市場銷售規模持續緩慢下行,且主要實體零售企業的增速下滑明顯。國外零售業發展也不可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resight Research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美國零售業已宣布關閉9302家門店,較2018年增加59%,創下自2012年該機構開始跟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新高。 2、低端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除了整體零售業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品市場需求放緩之外,母嬰零售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就目前來看,80、90 后是中等收入群體中最具消費實力的群體,是消費升級背景下零售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隨著消費群體的偏移,80、90后新晉父母對個性、品質、時尚消費需求的表達愈發凸顯。過往的大眾化的、低端化的產品已然瀕臨淘汰的邊緣。有故事、有內容、有情懷的母嬰零售品牌更能吸引90后的目光,讓產品有更大幾率留存于用戶記憶中,或者實現購買轉化。 3、 運營成本過高導致盈利困難。實體店關店不完全因為電商沖擊,還有實體經濟增長放緩,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稅費成本高企等,蠶食著本來就不高的利潤。特別是在專賣店、超市、百貨等實體店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速放緩的同時,人工、租金、水電等成本的快速攀升,使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盈利能力不斷下滑,利潤率增速放緩。零售企業成本上升出現了由緩到急、剛性占比加大的特點。 2020年零售業出路何在? 調查數據顯示,有42.8%的零售人選擇了求“穩”,在練好基本功的前提下穩步擴張,有14.2%的零售企業選擇固守市場,減員增效。確實,當下行業稍顯遇冷,連蘇寧、華為等大公司都在大量的裁員,更不要提中小企業了,可以想見穩健發展是2020年大多數企業的選擇。此外,有8.5%的人表示,2020年希望站好隊,賣好身,其實,2019年零售業賣身時間頻頻,麥德龍119億元人民幣賣身后悄然離場,蘇寧48億拿下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然而從最新的數據來看,新的一年,賣身已經不再是主流態度。 整體來看,大多數的從業者還是堅定保守的態度,穩健度過2020年。即便如此,仍然有34.5%的零售人表示困難與機遇并存,要迎難而上,逆勢大擴張。每一個階段都會有較為激進的企業沖刺在行業的前端。 現階段,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系的時代,商家和品牌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但是電商是通能手機進行交易,所以很難向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它們必須尋求突破,這就是“需求升級”的本質。消費者需要從對產品的滿意感轉型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以前是人隨物動,現在是物隨人心。屆時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零售業實體店的模式本身并未山窮水盡,面對2020年新的挑戰,零售從業者需要有更多的勇氣和智慧,用科學的方法,實現中國實體店的升級和改造。 部分內容參考:聯商網、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等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