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哮喘 家長心理更應“脫敏”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708次 |
專家:中山三院兒科兒童哮喘與過敏反應專科副主任師醫 陳虹、陳奮華 最近,隨著氣溫下降,因著涼而感冒發燒的病人突然增加,而在兒科病房里則住滿了哮喘復發的患兒。在秋冬季節,哮喘患兒只要咳嗽一聲,家長的心理立即“過敏反應”,精神高度緊張。專家認為,控制哮喘不僅僅在于合理用藥、規范治療,家長更應改變敏感的情緒,尤其是孩子的母親,其焦慮情緒、悲觀態度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誘發患兒哮喘的發作。專家呼吁,孩子哮喘,家長心理更應“脫敏”。 不良情緒易誘發哮喘 近年來,哮喘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兒童有明顯增加。在我國,哮喘患兒中5歲以下的患兒占42.34H。中山大學附屬三院兒科兒童哮喘與過敏反應專科副主任醫師陳虹介紹,由于頻繁咳嗽,以及哮喘發作時呼吸困難、氣促等痛苦的經歷,加上病程反復發作,反復住院,哮喘患兒特別容易形成抑郁、焦慮等心理狀態,而這些不良情緒也可以誘發哮喘的發作。 有研究證明,哮喘病人經暗示可以誘發支氣管收縮,同樣經暗示也可以緩解支氣管收縮。陳虹介紹,有一個上五年級的哮喘患兒,有一段時間總是周六發作,而且都是在上英語補習班之前出現咳嗽、喘息的癥狀,后來家長帶孩子來醫院就診,醫生通過了解,才知道孩子不想去補習,所以一去上補習班,精神一緊張,馬上就會出現哮喘發作的癥狀。 不良情緒可以誘發哮喘,而哮喘本身可導致患兒產生心理障礙。有時兩者互為因果,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家長不可忽視心理因素與哮喘的關系。 最近在由中國哮喘聯盟主辦、先靈葆雅公司公益支持的“控制過敏,遠離哮喘”全國家長健康教育課堂上,國家心理咨詢師黃燕說,哮喘患兒容易出現一些負面的心理特征,如過于依賴、敏感,極易接受暗示。 對哮喘患者性格特征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有部分患者還會有癔病。在中山大學附屬三院兒科就有一例典型案例,12歲的曉林剛上初一,一直在吸入激素治療哮喘。今年10月份,最疼愛他的奶奶去世了,他開始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癥狀,如頭暈、頭痛、肚子痛,臉色青灰甚至喘不過氣來,醫生懷疑其哮喘發作,但是卻聽不到哮鳴音,最后專家們診斷其不是哮喘,而是有心理問題———癔病。因為他無法接受奶奶去世的事實,心理上產生了反應,行為才會異常。醫生最后采用暗示療法,1個月之后,他的“哮喘”再沒發作。 孩子哮喘,家長心理應“脫敏” 哮喘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面對孩子的哮喘病,家長的心理要能抗壓,更要“脫敏”。不正確的態度影響其治療,還會讓哮喘患兒容易出現“心理偏離”和性格缺陷。 “現在的孩子個個是寶”,中山三院兒科兒童哮喘與過敏反應專科副主任陳奮華說,“當醫生給患兒診斷為‘哮喘’時,有些媽媽立即就哭起來了,表現得非常傷心和無助。”家長這種悲觀失望的心理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覺得生病是自己的錯,自己對不起媽媽。因為哮喘目前還不能完全根治,家長往往會過分地呵護和溺愛孩子,結果哮喘患兒的心理變得更加脆弱、膽怯,患兒每生一次病,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就強化一次。 而與呵護相反的另一種態度就是煩躁,常常責怪孩子,比如“叫你不要吃冰淇淋,你還偷偷吃,咳嗽了吧,你說怎么辦?”要不就是抱怨,“我昨天一晚上沒有睡好,今天又要請假帶你來看病”……這些不正確的態度,對患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陳奮華強調,其實哮喘的治療重點就是自我管理,家長應多了解哮喘的健康知識,從而改變消極的情緒,自己不緊張、不恐懼,并鼓勵患兒自我照顧,消除其依賴和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陷,增強患兒的自信心,這樣對其疾病的控制非常有幫助。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