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貝齒從斷奶瓶開始(上)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36次 |
例一: 小津是個活潑可愛的4歲胖寶寶,因感冒被帶到小兒科門診來。醫生檢查后問媽媽:“小津一定是吃奶嘴或含著奶瓶睡覺長大的,對不對?”媽媽很驚訝地問醫生:“您怎么會知道的呢?”醫生說:“看小津的暴牙和滿嘴的蛀牙就猜到了”。 例二: 小年已是2歲多的小女孩,體重只有10千克。由于發育得不好,被帶到小兒科門診就醫。經過了解,得知小年拒絕學習用碗筷吃東西,一直習慣用奶瓶進食。平時做事缺乏信心,性格孤僻。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醫生要求家長馬上給小年斷奶瓶,學習用碗筷吃東西。 關于斷奶瓶的誤區 說到斷奶,大家都已有了明確的地認識;但說到斷奶瓶,許多人都會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個問題。其實不然。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家長不能正確使用奶瓶或不能及時給孩子斷奶瓶所引起的后遺癥有多么嚴重。小津媽媽沒有在他睡著后及早把奶瓶拿出,造成孩子的牙齒問題;小年則因為過久地依賴奶瓶,對她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和發育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兒科門診,常常有不少家長會問:斷奶瓶真有這么重要嗎?不斷奶瓶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嬰兒各成長階段的生理變化和生存需求。這樣你才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斷奶瓶對孩子牙齒的發育和自信的培養有多重要。 嬰兒各哺育階段的生理變化 授乳期 出生至4~6個月 1、僅能吮吸及吞咽液體。 2、腸道防御機制尚未發育,較適于消化來自母乳的蛋白質、糖類,尚不足以消化食物蛋白。 過渡期 4~6個月至1歲 1、使用勺子及咀嚼吞咽固體或半固體食物的神經肌肉已逐漸成熟。 2、能分辨食物的色澤及風味。 3、腸道已經能接受外來蛋白。 成長期 1歲以上 1、生理機構的成熟度已接近成人。 2、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并且對食物有了自己的喜好力。 寶寶的月齡分期變化 出生后到12個月內的嬰兒,其生長發育比任何時期的嬰兒都快,從附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哺育階段嬰兒的生理變化,出生至4~6個月稱作授乳期,從4~6個月到1歲稱作過渡期,1歲以上稱為成長期。 分期飲食與餐具配合 出生3個月后的這段時期,寶寶口咽協調性慢慢成熟,消化酶素:如胰蛋白、淀粉、脂肪等消化酶,也漸趨成熟;在6個月到1周歲之間,乳齒也逐漸長出。此時小寶寶便應嘗試固體食物。當嬰兒由流質食物,過渡到固體食物,這段時期我們稱為過渡期。這一時期的副食品選擇,可參考表二。 到1歲以后的成長期時,小寶寶便開始嘗試大人的食物。在添加固體食物后,大人要逐漸減少用奶瓶喂食的次數,改用碗筷、勺子、杯子等工具進食。如果用奶瓶,許多固體食物都無法攝食,這樣將不能保證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供給。長此以往,必將導致發育不良,嚴重的甚至會誘發心理疾病,小年小朋友就是一例。 嬰兒各階段副食品食物種類表 出生~3個月 奶類: 母奶或嬰兒配方食品 4~6個月 奶類:母奶或嬰兒配方食品 水果類:果汁——柳丁、 橘子、西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果汁 蔬菜類:菜湯—胡蘿卜、菠菜、小白菜等蔬菜的湯汁 五谷雜糧類:米糊:先以米糊喂食、麥糊 7~9個月 奶類:母奶或嬰兒配方食品 水果類:果汁;果泥—— 柳丁、橘子、西瓜、香瓜、葡萄、木瓜、香蕉、石榴等 蔬菜類:菜湯、菜泥——胡蘿卜、豌豆、菠菜等 五谷雜糧類:米糊、麥糊、稀飯、面條、米線、面包、饅頭 蛋豆魚肉類:蛋黃泥、豆腐、豆漿、鯧魚、帶魚、魚肉泥等 肉泥——豬肉、雞肉、牛肉等、肝泥、魚松、肉松 10~12個月 奶類:母奶、或嬰兒配方食品、或牛奶(至11、12個月可轉換牛奶) 水果類:果汁、果泥、水果 蔬菜類:剁碎的蔬菜 五谷雜糧類:米糊、麥糊、稀飯、面條、米線、面包、饅頭 蛋豆魚肉類:蒸蛋、豆腐、豆漿、魚肉泥、肉泥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