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VS國產奶粉 國內奶粉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
三聚氰胺事件后,國人對國產奶粉品牌信任度大減,進口奶粉受到熱捧。隨后,市面上出現了各色各樣的進口奶粉品牌,品質參差不齊,真假進口難辨。為了解決進口奶粉亂象,進一步加強進口奶粉管理,國家出臺了相關規定:向中國出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出口商或其代理商和進口商應當嚴格按照規定備案;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
2014年底,國家質檢總局網站公布了255個在華注冊乳粉品牌。另外,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網站也公布了在華注冊的境外嬰幼兒配方乳品生產企業名單,包括新西蘭、荷蘭、澳大利亞等在內的18個國家的64家企業在名單之列。而此次愛沙尼亞與中國簽署的協定,意味著又將有一批境外乳企進入國內市場。
在我國目前的進口品牌中,數量最大的是新西蘭的乳企。新西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其世界優質奶源地的美名。新西蘭乳業也因此享譽全球,尤其是我國,這幾年新西蘭原裝進口奶粉更是受到熱捧。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新西蘭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國。從境外注冊生產企業以及注冊進口奶粉品牌數量中,也可以看出新西蘭進口奶粉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之高。截止目前為止,新西蘭共有10家生產企業、86個進口奶粉品牌在注冊名單中。
澳大利亞也是我國進口奶粉的主要來源國。據了解,澳大利亞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積最大的國家。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優良的草場,科學的管理,及最新遺傳育種技術的廣泛運用,使澳大利亞以高效率的方式生產出優質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奶業也成為澳大利亞僅次于小麥、肉牛的第三大農業產業。截止目前,澳大利亞共有6家嬰幼兒配方配方乳品生產企業在華注冊,而進口奶粉名單中,也有31個奶粉品牌在澳大利亞生產。其中,有6個品牌的生產企業不在注冊企業之內。
而以乳制品全球聞名的荷蘭,在華注冊嬰幼兒乳品生產企業有6家,進口奶粉品牌有36個,僅次于新西蘭。在這些奶粉品牌中,荷蘭本土知名品牌不多,只有美素和諾優能。
德國也是奶業發達的歐盟國之一。據有關數據顯示,德國擁有409萬頭奶牛,為牛總量的32%,是歐洲奶牛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在已經公布的注冊境外奶粉生產企業名單中,德國有五家企業榜上有名。在注冊的進口奶粉品牌中,也有10個為德國進口。在德國進口奶粉品牌中,愛他美、雀巢在中國市場份額最高,影響力最大。
除了上述這些國家之外,韓國、愛爾蘭、西班牙、美國、瑞士、丹麥、奧地利、新加坡、英國、波蘭、阿根廷、意大利以及比利時,也有企業在華注冊,不過與上面的“大佬”相比,數量就相對較少了。
進口乳制品沖擊國內市場
今年年初,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京召開“2015年度乳制品質量工作會議”。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中國消費者協會等領導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會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發布了《2015年度乳制品行業質量報告》。報告指出:2015年,我國乳制品行業在困難中度過。由于國內消費拉動乏力,進口產品大幅度增加,乳制品生產維持較低水平的增長,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少有的現象;雖然在個別地方仍有奶源過剩的情況,但原料奶價格仍保持著高位,乳品企業和奶牛飼養業都承受了很大壓力。
數據顯示,在2015年,雖然進口乳制品的數量、貨值較上年有明顯下降,但仍然對國內市場形成巨大沖擊。據海關統計數據,2015年1~11月,乳制品進口數量和貨值分別達到172.2萬噸和5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18%和-31.95%。其中,乳粉進口數量為51.2萬噸,貨值達14.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04%和~67.30%,預計2015年進口量將達60萬噸。2015年1~11月,液體乳進口39.7萬噸,同比增長36.00%;嬰幼兒乳粉進口量15.50萬噸,同比增長39.28%;乳清粉進口量39.32萬噸,貨值4.88億美元,分別比2014年增長6.32%和~33.44%,乳清粉的主要用途是生產嬰幼兒乳粉,進口量增加標志著嬰幼兒乳粉產量增長,估計國內嬰幼兒乳粉產量在70萬噸左右。
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王景海近日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奶農養殖效益比2013年減少了50%以上,養殖業虧損嚴重,信心不足,加上國內乳制品需求疲軟,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很多乳企為了緩解經營壓力,選擇轉向國外進口奶源,一度造成國內奶源市場出現了嚴重的“過剩”現象,從長遠來看,此舉不利于我國養殖業和乳制品業的發展。在王景海看來,當前乳業正值寒潮,進口乳制品對本土乳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中國乳企必須適應國際競爭環境。而中國乳企參與國際市場接軌,應該從原料源頭做起,做原料的產業競爭。
從目前市場上的情況來講,進口乳品在口碑上還是大于國產乳品,不少消費者購買意愿還是較為強烈。
國產乳業和洋奶差距正在縮小
近年來,國內奶粉市場硝煙彌漫,各個奶粉品牌都在搶占終端資源,大打促銷戰。多美滋、惠氏等國外品牌長期以來憑借研發基礎、悠久的歷史以及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優勢占據著我國嬰幼兒奶粉的高端市場份額,但隨著本土品牌貝因美、伊利等在技術、工藝、質量以及市場策略等方面的日趨成熟,國內奶粉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在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6年1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中,共計50批次乳制品不合格。其中,來自丹麥的知名品牌愛氏晨曦24批次產品被銷毀,包裝不合格,貨證不符是主要原因。此次抽檢中,大腸菌群超標、霉菌超標成為澳大利亞、韓國、美國乳制品不合格主因,霉變、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問題依然存在。
據悉,未來,我國將開展進口食品“清源”行動計劃。據了解,該計劃將加強境外體系和企業實地檢查,推動進口食品隨附官方證書全覆蓋,開展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食用植物油、酒類和出口水產品、供港食品等重點敏感食品專項治理。
這些,無疑是給國產奶業一個重新建立消費者信心的一個機會。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教授分析,過去一年中出現的“賣奶難”癥結首先是世界大宗乳制品的價格下降,導致國際奶業整體形勢供大于求;其次,世界奶業在波動中走高,而后新西蘭奶牛存欄量的逐年增加,導致奶價下降50%以上。我國奶業將長期面臨國際廉價乳制品的競爭,發展形勢嚴峻。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民族乳業品牌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奶業發展區域布局不合理,導致“北奶南運”和常溫奶市場份額較高;產業競爭力較弱,奶畜品種單一、優質飼草料缺口較大、糞污治理壓力大、乳品供需調控能力較弱;產加銷不協調發展壓力較大,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奶牛養殖風險大、利潤低等。
知名奶業專家宋亮表示,中國乳業未來想要發展,必須做到三點。第一,建議企業推動低溫產品的發展。以巴氏奶為代表的低溫產品的快速發展,它的好處有兩點。首先,它可以滿足當前消費者對于品質、高品質乳品消費的一種追求。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喝巴氏奶,喜歡喝冷鮮奶。其次,通過巴氏奶的發展可以產生一個差異性競爭,可以保護我們國內的奶牛養殖,這是第一。第二個要考慮的就是要修訂現行的產品標準。第三,對于當前國際國內的這種特殊現象,整個世界乳業進入了一個發展低谷,整個中國乳業也進入了一個低谷。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需要拿出補貼,同時建議國家要建立奶粉的國家儲備來應對出現的奶荒和奶剩的問題。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鋒也表示:今年的奶業,機遇和挑戰并存,加快奶業升級轉型是唯一的出路。我們要調整乳品結構,大力推廣巴氏奶的發展,促進奶牛標準化養殖。安全是讓消費者恢復信心的第一步,而質量的提升則是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新臺階。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教授建議,在奶源的升級上,加工企業直接控制養殖環境和奶源生產是提升產品質量的關鍵;在加工的升級上,應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縮短加工生產間隔,降低生產安全風險。